渐消,强盗起了,但也是侠之流,他们的旗帜是替天行道。
他们所反对的是奸臣,不是天子,他们所打劫的是平民,不是将相。李逵劫法场时,抡起板斧来排头砍去,而所砍的是看客。
一部《水滸》,说得很分明:因為不反对天子,所以大军一到,便受招安,替国家打别的强盗——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去了。终於是奴才。」
对於《水滸传》的思想倾向歷来有不同看法。一种观点认為认為《水滸传》表现的是忠义的思想。主要的代表人物是明代的李贄。
另外一种观点认為这是一部写给强盗看的书,是教人做强盗的书。主要是明朝的左懋第提出的,他认為《水滸传》教坏了百姓,强盗学宋江。
并且认為如果不禁毁《水滸传》,对於世风的影响是不堪设想的。当时朝廷接受了他的建议,将《水滸传》在全国各地收缴。另外一个持这种观点的人是金圣嘆。这也是他把七十回以后砍掉的原因之一。
1950年代,当时在中国,所持的看法是认為《水滸传》是描写歌颂农民起义的。这种看法是当时各种中国大陆的教科书、文学史和史所持的一个主流的看法。
毛主席在1975年时,亦对《水滸传》的价值观作了评论:「《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