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我却以為真实的鲁迅并不是神,也不是狗,而是个人,有文学天才的人。
郁达夫:如问中国自有新文学运动以来,谁最伟大?谁最能代表这个时代?我将毫不踌躇地回答:是鲁迅。
鲁迅的,比之中国几千年来所有这方面的杰作,更高一步。至於他的随笔杂感,更提供了前不见古人,而后人又绝不能追随的风格,首先其特色為观察之深刻,谈锋之犀利,文笔之简洁,比喻之巧妙,又因其飘溢几分幽默的气氛,就难怪读者会感到一种即使喝毒酒也不怕死似的凄厉的风味。
当我们热衷去掌握现实时,他已把握了古今与未来。要全面了解中国的民族精神,除了读《鲁迅全集》以外,别无捷径。
瑞典著名汉学家、诺贝尔文学奖终审评委马悦然曾澄清鲁迅拒绝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传闻说:「鲁迅是在1936年去世了,那个时候,1930年代根本就没有外边的人知道鲁迅是谁,也没听说过他的名字。
《吶喊》、《彷徨》是1950年代才翻成外文(原话如此,经查证,鲁迅作品最早被翻译為西方文字,是1936年8月英国乔治C哈拉普公司出版的《活的中国─现代中国短篇选》,收录了《药》、《一件小事》、《孔乙己》、《祝福》等多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