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傅斯年听了几次课以后,他评价胡适:「这个人,书虽然读得不多,但他走的这一条路是对的,你们不能闹。」於是胡适留在了北大哲学系。
胡适很喜欢「谈墨」,他认為「欲知一家学说传授沿革的次序,不可不先考订这一家学说產生和发达的时代。如今讲墨子的学说,当先知墨子生於何时。」其中的兼爱思想成了胡适一生的品德。
胡适还认為「天人感应」是汉代儒教的根本教义,而这是受墨子「天志」的影响。
1921年,梁啟超将作品《墨子》笺注辑為《墨经校释》四卷,送请胡适作序。胡适在这篇长序讚美任公的贡献,但也提出自己的看法。
他认為墨子不曾见到战国名将吴起的死─吴起死时,墨子已去世多年,而且墨学已是一种宗教。任公常说:「绩溪诸胡多才,最近更有胡适之」。
1917年,当时胡适还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生,他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芻议》,提倡使用白话文写作,石破天惊,引起很大反响。后来唐德刚在《胡适杂忆》中透露,胡适当时写那篇文章,原是在美国主编的《留学生季报》用的,后来抄了一份发表在陈独秀主持的《新青年》上。
发表《歷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