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期创作约在1869年至1890年期间,19世纪70年代以后,巴黎公社革命引起欧洲社会矛盾的激化,这使易卜生对资本主义社会和制度的认识有所加深。
他把注意力从中世纪民间文学转移到当前现实生活方面来。他的创作从浪漫主义转向现实主义。
他往往以日常生活為素材,从多方面剖析社会问题,揭露和批判的锋芒直指资產阶级社会的种种弊端,触及到法律、宗教、道德乃至国家、政党、体制等各个领域。因此人们称之為「社会问题剧」。
重要剧作有《青年同盟》、《社会支柱》、《玩偶之家》、《群鬼》、《人民公敌》等。1891年,易卜生六十三岁时回到久别的祖国,在奥斯陆度晚年,他晚期的创作,不像中期那样热情、犀利,显得冷峻、深邃,转向心理描写和精神分析,也有悲观情绪和象徵主义色彩,作品有《野鸭》、《建筑大师》等。
1898年易卜生七十寿辰时,挪威文化界聚会庆祝他的生日,挪威国家剧院為他树立了一尊铜像以示敬意。
易卜生一生共写过二十六个剧本和许多诗篇。他的剧作对现代戏剧发展具有深刻而广泛的影响,故而被称誉為「现代戏剧之父」。
作品评述─易卜生1879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