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挪威时,他已经是一个备受争议,但有名的剧作家。
他此后的两部剧作,1865年的《布朗德》和1867年的《培尔、金特》為他带来了他所希望的注意和经济上的成功。
这些成功给他带来了自信,他开始越来越多地将他自己的信任和判断加入他的剧作。他将此称為「思想的话剧」。
他此后的一系列剧作被称為是他的黄金时代。他的威信不断增强,他本人越来越成為欧洲剧作争论的中心。
1906年,逝世於奥斯陆。
易卜生的戏剧创作大致可分三个时期。其早期的剧作大多採用挪威古代英雄传奇、歌谣和歷史改编创作,属於富於民族色彩的浪漫主义戏剧。
他根据挪威古代英雄传说和用中世纪的民间创作,改编了多部剧本,如《凯替莱恩》、《英格夫人》、《奥拉夫.利列克朗》、《覬覦王位的人》等。
《英格夫人》描写十六世纪挪威北方女英雄英格夫人的故事,《覬覦王位的人》则是写挪威从封建割据到民族统一时期的斗争,作品借歌颂古代英雄宣传民族团结,激发民眾的爱国热情,并以此倡导挪威的民族戏剧。
稍后的《布朗德》、《彼尔.金特》开始向现实主义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