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让村上的知名度在八十年代末达到最高峰,确立「八十年代文学旗手」之地位,并被誉為最能掌握都市人意识自我孤离与失落之作家。
《挪威的森林》所带来的高度关注与成功并未让他感到愜意与喜悦,促使他打消了之前三年欧洲行返国后的久居日本念头。
追求良好写作环境的村上於1991年应美国友人的邀约,旅居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担任访问学者兼驻校作家,并在翌年担任该校东方语文学系「日本文学」课程之客座讲师(1992年)。
旅居美国期间开始撰写长篇「发条鸟年代记」三部曲,1995年初回到日本居住。
在1995年日本东京地铁沙林毒气事件发生九个月后,村上春树鉴於媒体报导多忽略了「个人见证者」於事件经歷的主体性,於随后约一年期间内参访千餘位奥姆真理教事件受害者、见证者等其中六十二位。
首度尝试记实报导文学作品《地下铁事件》一书中对见证者当天的经歷、现场行為反应,以及奥姆事件对价值观之冲击进行深刻详实之记载。
一年后的续作《约束的场所》则以平衡首作报导的立场与了解施害者可能动机作為探访出发,记述亲访八位奥姆真理教信者的长篇记录。
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