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问题,通过大刀阔斧的经济、军事改革措施来解决燃眉之急。
司马光则认為在守成时期,应偏重於通过伦理纲常的整顿,来把人们的思想束缚在原有制度之内,即使改革,也定要稳妥,因為「大坏而更改,非得良匠美材不成,今二者皆无,臣恐风雨之不庇也」。
王安石新法大都切中实弊,反对新法的人,面对实际的政治问题,通常并无任何卓见,他们反对的理由包括「新法扰民」及「祖宗之法不可废」,却又提不出什麼更好的改革方法。
例如司马光批评王安石变法的理由之一是南人不可当政,他上奏宋神宗曰:「闽人狭险,楚人轻易,今二相皆闽人,二参政皆楚人,必将援引乡党之士,充塞朝廷,风俗何以更得淳厚?」
宋神宗熙寧年间,司马光强烈反对王安石变法,上疏请求外任。熙寧四年(1071),他判西京御史台,自此居洛阳十五年,不问政事。这段悠游的岁月司马光主持编撰了294卷300万字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迄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共记载了16个朝代1362年的歷史,歷经19年编辑完成。
他在《进资治通鉴表》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