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如「定似香山老居士,世缘终浅道根深。」
又如「予去杭十六年,而复来留二年而去。平生自觉出处老少粗似乐天,虽才名相远,而安分寡求亦庶几焉。」苏轼对白居易的诗作,也有「白公晚年诗极高妙。」的评语。
评价、辽金元三代─
据记载,辽的皇帝曾亲自将白居易的讽谕诗翻译为契丹文字,命臣子们。元好问对白居易的诗作给予很高的评价,他说:「并州未是风流域,五百年中一乐天。」在《论诗三十首》「一语天然万古新」句下,元好问自注:「陶渊明,晋之白乐天。」
评价、明清─
明代后七子的王世贞、清代神韵派的王士祯不喜爱白居易的诗作。
相对的,公安派的三袁对白居易的评价相当高。袁宗道以「白苏斋」为斋名,并有《咏怀效白》的诗作;袁宏道将元白欧苏与李杜班马相提并论;袁中道亦赞同兄长们的意见。
清代主张性灵说的袁枚亦给予白居易极高的评价。此外,清乾隆皇帝敕编的《唐宋诗醇》对白居易的诗文与为人均给予极高的评价,认为白居易「实具经世之才」,并认为官员应以白居易的诗「救烦无若静,补拙莫如勤」作为座右铭。
评价、中国近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