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研究生是半学半研,研一阶段就是加强版的本科生,仍以学习为主,学习研究生课程,学的更深更专。
研二开始,研究生们介入科研项目,跟着老板打工,以发表两三篇论文、其中一篇sci为奋斗目标。
吴上峰在学业上的表现还是很不错的,读研三年,发了三篇论文,含一篇sci。
沈奇考察吴上峰的专业课成绩是一方面,他当然也会关注吴上峰写的论文。
说到论文,沈奇七年前发表的黎曼猜想证明论文,累计被引用次数突破了5000次大关。
那篇论文发表在《数学年刊》上,当时的if值是四点几,现在还是四点几,变化的是小数点后面的数字。ci期刊的影响因子算法,是用前两年的文章总引用数,除以前两年的文章总数,换言之,if值就是文章的平均被引用数。
一份if值为1.0的期刊,意味着发表在这份期刊上的论文,在过去两年时间里,平均被引用的次数是1。
1并非影响因子的底线,零点几的if值期刊大把,特别是在数学领域。
《数学年刊》的if值在所有数学期刊中最高,常年也就在3~5之间徘徊。
取最大值5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