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句话的反例无处不在。比如,我们还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好人命不长,王八活千年”。
历史上很多有名的好人,人生受尽折磨,最后横死他乡;历史上有很多大奸大恶,却享尽人间繁华,得终其天年。
“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何将处?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重读庄子《山木》篇,我会心一笑,觉得这老头实在是太可爱了。他打了个比方,从逻辑上证明材与不材、好与不好,与个体命运无关。
但儒家、佛家,都提倡道德,都提倡行善,这是什么道理呢?
从儒家讲,这与他们的理想有关,他们的目的是恢复周朝时的社会制度,以礼来恢复社会秩序。他们的道德是有层次的,也只从“人皆有不忍之心”作为出发点,用“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归结点,这个要求是比较低的,与现代所说的“好人”还是有距离的。
道家所说的道德,与人品关系不大,道是天地运行的规律,德是这种规律在人身上的体现。它存在的理论论据是天人合一,它表现出的境界是顺应自然。
佛家所说的道德,在本体上与道家相似。在实践中,主要体现在戒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