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直觉。
有些哲理,其实古人也思考过。那些思考的人,比我聪明得多。比如李白,他“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人者,百代光阴之过客,况人生如梦,为欢几何?”及时行乐的思想,也在他《将进酒》的诗歌中写得明白。
白居易是及时行乐的典范,苏东坡也在接受现实中寻找仅有的一点快乐。他们都比我聪明,都是大丈夫,他们的选择错了吗?
非要把自己当苦行僧,然而单纯的苦行不是道,这是佛陀证明了的,明过的。没有目的没有效果的苦行,是自我折磨,毫无意义。
人总是要死的,生命有限。如果找不到长生的仙丹,还不如让自己有机会快乐。韩愈,又想到他,道德模范,克已复礼,他得到什么了?他的人生不顺,他留下的价值是文学艺术,与他的行为道德没直接因果。
当然,快乐是要有条件的,物质和社会的条件一旦成熟,你就具备了快乐的本钱,当然还有身体,这是最基本的条件。创造条件的过程或许是痛苦的,但想到未来即将收获的快乐,又是值得的。我想,这也许是人生最现实的价值观。
从这个角度看,我已经具备了条件。而方姐,却还在创造条件阶段。她都能够无负担地快乐着,我还有什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