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动物性,这是必须的。
猴子是群居的最喜欢打斗的动物了,它们打斗如果仅仅是为了食物还好说,它们其实在食物充足的条件下,也打斗不已,却是因为性。我看过动物园那些食物充足的猴子,为了争取交配权拼命偷袭、冲撞、威胁和侵略同类,这种动物性必然存在于我们身上,只是我们总在掩盖。
但历史却是掩盖不住的。从三皇五帝以来,帝王的女人从两个到四个到八个,一直到后来的皇宫佳丽三千人,其实这是人的动物性的张扬。要从身体需求来说,一个再强壮的男人,对付十个女人就不错了。
神性,人类总想追求它,但它也是自然存在的,但不那么显著。自从人类的思维形成独立的系统后,人类就创造了或者说接触了神性。
黑格尔将之称为“理念”,基督教称之为上帝,佛教称之为如来等。就是最强调社会性的孔子,也不得不要求“祭神如神在”,他也依据梦境的提示,感叹“吾不复梦见周公久矣!”,这是他对神性不可回避的证据。
他把神性归结为“道”,这只是另一种改良。因为人类对神性的追求主要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万物有灵阶段。比如原始宗教,比如现在还有痕迹的拜火教。人类在作用于万物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