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尘的一极吸住衣物的油液,喜欢水的一极使油从棉织物上松开,并使之悬浮起来,然后使劲一搓,灰尘、油液就被洗掉了。
此时自然没有后世广泛使用的洗衣粉、洗衣液之类的化学合成剂。不过赵昺知道这个时代也有代用品,最常见的就是草木灰,这是因为草木灰中的碳酸钾能去除油污。古人为使丝帛柔软洁白,将丝帛用草木灰水沾湿后,放入贝壳烧成的灰中,加水浸泡就可以发生反应,产生强碱——氢氧化钾。
一般衣服上的脏物质以油类为主,大部分油类属于油脂,在碱性条件下,其水解程度加剧,生成易溶于水的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而草木灰的主要成分就是强碱弱酸盐,其水溶液由于碳酸根离子的水解而显碱性。此外在这一时期,除了草木灰,人们还使用动物油、植物油、皂角,以及碱盐等混搭的方式清洗衣物。当下临安城中最流行的就是‘肥皂团’,用皂荚粉做成橘子大小的圆团,放入水中,能发泡去污。他以为后世肥皂之名可能也是继承于此。
有了水和草木灰等表面活性剂,人们的衣服洗得干净多了,但是无论是用捣衣杵还是用手搓,洗衣服都很辛苦。有没有省力气的洗衣方式呢?有。赵昺就知道这帮水手们平日并非总是老老实实的用捣衣杵清洗衣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