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无论面前两人如何怀疑,伏泉还真就是这样猜出来的,终究在汉末他知道姓孔的,还能如此闻名的也就是孔融了。人家可是后来和曹阿瞒顶牛的大儒,逼的曹阿瞒最后积怨日久,直接栽赃了罪名的狂人,名声太大,由不得伏泉不记得,当然了,后世三字经那句“融四岁,能让梨”也有一定的记忆加成。
见两人不信,伏泉自然不会继续和他们讨论这无趣的话题,毕竟解释不清,连忙转移话题道:“兄长既已入司徒府,今日来此,不怪杨司徒怪罪乎?”谁都知道,与宋氏、伏氏敌对的何氏,他们的掌权人何进就是司徒杨赐的弟子,孔融既然受到杨赐征辟,自然应该考虑自己上官的想法,他既然来了就不怕杨赐和何进发难吗?
那边孔融听后却是一点无所谓,似乎根本没有一点儿担忧,反而是正声回道:“鲁国孔氏、琅琊伏氏,春秋之时便为世交,师徒之谊,今伏氏有事,融为孔氏子,岂可不来?”
说完,孔融顿了下,然后继续说道:“杨公徒有其名耳,如今乱法之官宦子弟,皆不审也,如此作为岂可为司徒乎?”话语说完,孔融一脸愤怒,大概是想到最近所发生在他自己身上的士气,言语十分让人觉得恐怖。
孔融话里的意思包含很多,这一次他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