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手架上的工人们,无遮无挡,毫无保留的接受着太阳的炙烤,工作服被汗水湿透了又晒干了,晒干了,又湿透,半天功夫,男男女女的胸前背后都背着一层汗水结出的白花花的盐碱。
夏天的酷暑难熬,冬天的严寒也更加难受,呼啸凛烈的寒风直透脊梁,穿啥也抵挡不住酷寒的侵袭,工人们在暴虐的寒风中挺立,**就是那抵挡风暴的铜墙铁壁。
杨改改进入建筑工地,已经经过了两个冬天和夏天了,正在经受着这个炎热的第三夏天。
她这才弄明白,建筑工人中为啥大多来自农村了。
这个工程,说是全套引进的国外设备,因为外汇的短缺,许多辅助设备都得自己解决,施工中,过去没有遇见过的焊接的工艺都出现了,组长朱富国和王汉光工程师一起研究的时候,都要叫上杨改改一起讨论,往往杨改改的主意都还能解决问题,杨改改成了朱师傅的左膀右臂。
从矿山的采石场的笔架山,到生产厂区,直线五公里,以前的设计是索道运料,经过进一步勘查论证,索道运输使用寿命短,运输量满足不了生产需要,为百年大计,设计改为高架轻轨运输,焊接任务大而且工艺要求严格。特别是按照外方设计要求,钢轨连接要采用新焊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