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直接问了一个华夷之辩的大问题,这个可是争论了千年的大课题,各朝各代,都有不同的思想主流。
马周略加思索,答道,“回复圣人,学生以为,华夷之辩不能仅以血缘或地域而论!”
“四夷之民长有重译而至,慕中华之仁义忠信,虽身出异域,能驰心于华,吾不谓之夷矣。”
“而中国之民长有倔强王化,忘弃仁义忠信,虽身出于华,反窜心于夷,吾不谓之华矣。”
“岂止华其名谓之华,夷其名谓之夷邪?华其名有夷其心者,夷其名有华其心者,是知弃仁义忠信于中国者,即为中国之夷矣,不待四夷之侵我也,有悖命中国,专倨不王,弃彼仁义忠信,则不可与人伦齿,岂不为中国之夷乎?四夷内向,乐我仁义忠信,愿为人伦齿者,岂不为四夷之华乎?记吾言者,夷其名尚不为夷矣,华其名反不如夷其名者也。”
马周朗朗扬声,自信答辩,皇帝听的连连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