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完了这次简短的动员大会之后,接下来的事情就很顺理成章了,无非就是对所有人进行分工,明确各自的任务,争取早日完成相关系列参考书的编写。
利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陶礼等人完成了工作室建立的相关事宜,工作室的名字就叫做“数学之友工作室”,主要人员就是陶礼、杨忠明、陈天祥以及陈科这四个人,至于其余的参编老师,实际上并没有算在工作室中,但和编写教辅相关的一切事宜,还是以工作室的调度为准。
工作室的职能分配上,陶礼自然是名义上的总负责人了,但实际管理还是交由陈科负责,杨忠明以及陈天祥这两个人则分别负责同高一与高三两个年级数学教研室的负责人进行沟通,同时工作室的大小适宜,还是需要由大家套理论决定的。
成立一个工作室实际上所需要的工作量并不大,手续也不繁琐,但接下来,对近百个参编老师的分工,就显得很棘手了。陶礼的想法是,不管是哪一本教辅用书的编制,他仍旧是总的牵头人,参考书中具体的行文思路还是由他自己负责,让其他的老师负责,陶礼也不放心。
按照这样的思路,实际上依旧是陶礼包揽了大部分的工作,那些余下的边边角角,则交给了其他的老师,这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