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脑子有毛病,这市面上那么多杂七杂八的小说,怎么不见他们攻击!”
“这背后明显有人推动!”
“梁余庆这老家伙越活越糊涂了,亏他还是个文人,拿钱办事这种下三滥都做得出来!”
“还别说,要不是梁余庆,这位传道者兴许不写孔乙己呢!”
大佬都是一个圈子的,这些文人讨论的时候丝毫不留情,说白了,没落井下石已经算是修养好了。
修养不好的,指不定上门指着梁余庆骂呢!
“他之前为什么不写呢?”
“兴许人家就是不想写!”
“这年头谁愿意给自己添堵,那段沉重的历史,谁又愿意回忆呢,人家想赚几个钱,过轻松消遣的日子难道还不行?”
“哎,满肚子墨水不流出来,怪可惜的!”
于这些圈子里面的人来说,自然是喜欢看到更多孔乙己这类文章,只是正如有人说的,那段历史谁也不想回顾,虽然他们并未经历过。
网上的风向在众人探讨之间,悄悄转变,说白了,若是传道者没能拿出《孔乙己》尚好,毕竟只是个写儿童文学的网络作者。
但孔乙己的出现却直接拔高了众人对传道者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