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说起来也是非常的坎坷。首先要从它的诞生背景说起,在七十年代中期的西沙作战中,海军发现在那里无法获得海军航空兵的空中支援,因此就提出要研制一款歼击轰炸机,毕竟这时候的轰五轰六都可以说没有自卫能力,因此才迫切需要一种既有一定空战能力,又有强大的对海攻击能力的歼击轰炸机。
几乎同时空军也提出了研制一款中型歼击轰炸机的要求。只是海军和空军的要求并一致,在一些性能方面,两家单位提出来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因些这个中型歼击轰炸机的研制计划就一直拖到了八十年代。
当时飞豹还有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那就是六五零所的强六强击机方案,以及六零一所的歼轰八方案。
当然最早被淘汰的就是歼轰八方案,实际上歼轰八主要是借鉴了米格二十三的一些技术,但是由于它采用的涡喷七发动机,推力小油耗大,特别是在低空更是不行,所以用原本是高空高速的歼击机来改成低空作战的歼轰机,其中的风险可想而知。
而强六则是一种变后掠翼的歼击轰炸机,实际上它也是以米格二十三为基础研制的,当然强六并没有完全仿制米格二十三,而是进行了较大范围的技术优化,比如,两侧进气道改为机腹进气,从而更加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