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撞的好不容易消化了苏联的技术,还没等进一步摸透,十年的特殊时期又接踵而至,直至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中国船用动力一直在原地踏步。
这也是为什么中国采购海军装备时,将大功率船用柴油发动机列在第一位的原因。
法国对中国有意采购本国船用柴油发动机的意向还是很上心的,甚至还专门成立了一个专家组,用以评估中国大功率船用柴油机的缺口,以便设定谈判的底线。
评估的结果令法国方面很兴奋,因为他们预测,中国在未来的五年内,大功率船用柴油机的缺口至少在五百台。
于是法国想都不想,就把船用发动机的底线订在十台起售,且不二价。
而囊中羞涩的中国,只希望采购两台样机拿回去做研究,除此之外还希望法国能转让一部分技术,便于中国在国内自己制造。
如此迥异的底线,已经不能用分歧来形容,简直就是鸿沟。
正因为如此,中法之前其他项目的进展都不错,唯独大功率船用柴油发动机,双方是半点进展都没有。
哪成想就是这么个被双方都不看好,几乎完全放弃的项目,却在这艘游船的机舱里实现了突破性的逆转,这如何不让中方陪同人员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