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生产任务,申达民就跟变了个人似的,那种豪迈奔放的感觉,就仿佛回到硝烟四起的战争年代,拎着大刀攻占山头的战斗英雄。
你还别说,申达民还真是个战斗英雄,1947年参军,跟着刘邓大军进过大别山,参加过淮海战役,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又随部队入朝作战,获得过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四次,以及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英雄称号,全身场下光伤疤就有十多处,算是实打实的铁血真汉子。
若是没这份资历,计经局的老局长早就把他给轰出去了,又怎么可能被申达民搞得没脾气,乖乖拨款发工资呢。
焦大林显然对申达民了解的很清楚,要不然也不会摒弃前嫌,把申达民再次团结过来,因为如今的奋进厂就缺这么一个敢跟上级叫板的老资格。
这样的人要是放在几十年后,或许会让人不待见,可在八十年代初,各个企业还真少不了。
为什么?当然是为了抢生产任务了。
虽说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几年,可计划经济并没有取消,计划内生产虽然减少但还在持续,而且这些计划内的生产任务不单单是增加企业利润,如果利用得好,一系列的设备革新,人员分配等等衍生的好处便随之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