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奴也壮胆禀告,郑家娘子,听说是和寿安伯的二侯爷学过的。倒是有一把好嗓子。太后听得脆响,还是有的。”
“我这里,也正巧是缺了一个宣赞舍人。其他的,还是皇上挑去吧。”
太后说了这一句,便也在郑归音的名字后写了评语:
敏慧。
这消息也由内官传到了郑家,郑二娘子在家里叉着腰,猖狂地大笑着。郑锦文晚上没加班也赶回来,实在是郑二娘子太过自信,中午得了旨,下午就把请 贴子一路送,连衙门里都没放过。公子们都来吃宴贺喜,郑宅里明灯高挂,郑锦文还在二门就听到二妹的笑声直冲云宵。
“不是还差了柔顺二字?”他回来换完衣裳,就去奚落她。
“怕什么,分开给罢了。谢苏芳还要进太和宫。太上皇眼看着不行,太后一定要立个自己人做皇后的。”
郑娘子觉得,太后眼下一定会给好张德妃,她的靠山这样硬,敏惠柔顺,有什么不可能?
果然,没过三天,她进德寿宫侯选的时候,太后亲自掌眼,挑了她做太后殿守大门的宣赞女官,又给了两个字:
柔顺。
消息传到了太和宫中,德妃正在淑妃殿上吃茶说话,商量着太和宫选女最后一轮掌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