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着二胡,坐他旁边。
    冯元庆抱着二胡,戴着墨镜,仿佛在认真端详。
    忽然,他抬手叫停。
    “你这个颤弓,没控制好手臂——”
    冯元庆看不见,他竟然准确的模仿出了学生的错误动作,“太松垮了,这样不对。”
    认真纠正之后,他才摆出了最正确的姿势,重新演示了颤弓的诀窍。
    学生也跟着摆放姿势,还问:“这样对吗?”
    钟应听得心脏紧绷,没等他找出紧张的原因,就听到了教学助理的声音。
    “太松弛了,你得学冯老师那样。”
    说着,助理快步走过去,动手纠正学生。
    冯元庆冲他们点点头,“对,像我这样。”
    一堂教学的录像,终于解答了钟应自始至终的困惑。
    他懂了熠熠那句“年轻又时髦的音乐家”,更懂了冯元庆带过那么多届学生,却为什么没有人在乎冯元庆的眼睛。
    因为,他们一直在配合冯元庆的演出。
    一直圆满冯元庆的心愿。
    在学校、在课堂,他仅仅是模仿二胡名家的行为艺术家,向大家展现出二胡一贯的风貌。
    并不想大家沉浸在过去的伤痛,避讳他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