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动能变为让这个部位发生形变的能量,而将这个部位设计为这个形状的目的,也是为了让它更好的吸能……我不知道这个设计到底可不科学,但想一想,我觉得还是很有道理的。”
何止是这哥们觉得很有道理,连电视机前面正在看这个录像的诸位civic车主们也觉得这个设计非常有道理,心里头对自己的civic的怨念就更深了:为什么我的车在后防撞钢梁这么脆弱的情况下,还没有吸能盒?
电视里,这哥们还在这里嘚吧嘚吧的说:“看做工和用料就知道,克莱斯勒‘family’上面的这根后防撞钢梁的整体造价一定会比civic的后防撞钢梁的整体造价高,而且是高很多,我不懂工业成本这些东西,但只凭重量和加工难度的区别,我认为即便是保守的估计,克莱斯勒‘family’的后防撞钢梁的采购成本至少也是civic的1.5倍以上,说不定能达到2倍。”
这话,电视机前面的老美们倒是赞同,他们也不懂工业成本、制造成本啊什么的,但他们知道一个朴素的道理:哪怕做工用料都一样,克莱斯勒“family”的后防撞钢梁的重量也比civic重一倍还多,就说明至少原材料成本也高了一倍,别说克莱斯勒“family”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