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件。如上次对合肥中国军队外围出击时,就选择了气象不利于中国飞机飞行的时机。
日军肯定会增援,这是不变的因素;而何时增援、路线和方式,这则是可变因素。
这个不变的因素,就是日军的致命点。
抓住了这个关键环节,谢昌云在与三个战区商议之后,便确定了坚定实行攻坚和打援同时进行、以打援为主的战役方针。
根据这个战役方针,第三、第六和第九战区将大部兵力都部署在了日军可能出动的增援线路上,以军或集团军为单位呈点状配置,距离最多不超过二十公里,一处受到攻击时,两侧部队便同时进行对日军展开钳击。
这里面有一个要点,就是首先接敌的部队必须牢固坚守至少一天的时间,并有一定的反击力量,在日军有可能也会采取围点打援战术时,及时对日军展开出击,这样就可仍是形成一点固守,两翼包抄的态势。
为此三个战区都下了死命令:凡作战不力者,自军长以下格杀勿论,所在集团军总司令交付军法审判。
三个战区长官之所以这样下决心也是握有尚方宝剑的,沉寂了几个月,蒋介石和他们都迫切的需要在华东获得一场像样的胜利。
由于这个原因,谢昌云在七月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