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上来。
    那些教授学者说要振兴中华。
    她就去问他们,那些苍生该如何救?
    那些教授也回答不上来。
    李娟雅发现,她就像这些教授学者一样。她说的“救苍生”其中却并没有歹毒之辈,那些教授学者说的“振兴中华”,其中也并没有苍生二字。
    这其中有怎样的微妙,怎样的相似,李娟雅冥冥之中感觉到了,不过说不太出来。
    直到有一次偶然,李娟雅看见一位女同学,她上午为文章中那些颠沛流离、苦不堪言的人物角色而涕泗横流,与周围朋友交流中,言语不乏对这世道的不平之意。可到了下午,李娟雅却观那位女同学对街上那些乞讨的孤儿寡母,目不斜视,满脸漠然地走开。
    最终,李娟雅顿悟了。
    原来这世上这么多人,甚至包括以前的她,都是心中满怀大义,口中全是主义,可是他们却并不在意生命。
    李娟雅把这样的感受记在自己的随笔中,她边写边想道,难怪刘蝉看不上她了。
    或许他从一开始就看明白了她的问题。
    李娟雅把手中的书合上。
    自她上次发几篇文章,学院里就传她说是才女,说她是才气逼人,也不知其中有多少是吹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