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问题,那就是它们是全新研制的型号,一个是在进度方面,能否与我们的大运相匹配?如果出现飞机等发动机的老问题,那我们就麻烦了。另外就是这两个发动机,由于是全新研制的,所以这其中的可靠性问题,也是很难说啊,你们再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咱们内部先达成一致!”
虽然此前在内部的会议上,大家就反复讨论过这个问题了,但是并没有达成一致意见。
大部分人选择涡扇十八发动机,因为这款发动机是比较可靠的,虽然推力小了点儿,但是也基本能够满足大运的需要。当然,这样的大运,就是跟毛子的最新伊尔七六运输机性能差不多了。
林鹏却是唯一一个提出,选择二十吨级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的设计团队成员。
别人不敢,那是因为他们很小心,怕再次重蹈覆辙,但是林鹏不担心啊,因为他是一个重生者,并且如今中国航空工业所取得的巨大突破,有一大半的功劳都是他的。
相对于其他人来说,林鹏对中国航空发动机的具体情况更加的了解,甚至比中国航发集团的一些专家还要掌握得全面,毕竟中国航空发动机很多关键技术的突破,都是他通过特殊渠道送上的技术资料,又或者是他发表的学术论文点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