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给《包青天》庆功的酒会,邱德艮请来了不少文化娱乐圈子的人,杜奇和王组贤一进入酒会,顿时成为各方瞩目的焦点,大多数人是被王组贤一袭清新典雅的鱼尾裙礼服所吸引,不过真正上得台面的那些人,目光却都落在了杜奇身上。
以杜奇现在的地位,想要和他拉上关系的人极多,不过在看到了第一个上前的人之后,其他人都停下来了脚步。
香港的文化人多少都跟《明报》有过关系,所以金镛在香港的文化和出版界,隐然有“盟主”之地位。
港经济学的教父级人物林山木曾在《明报》资料室做过资料员,经金镛赏识派往英国学习财经,后自立门户建立《信报》;以散文广受欢迎的作家张君默在《明报》做过记者小说家江之南曾经是《明报》的编辑,女作家亦舒也在《明报》当过娱乐记者。
而《明报》的专栏版在香港文化界更是极具江湖地位。即便是报低酬,仍然趋之者众。在《明报》开专栏已经成为香港文化人身份一种象征。
看到来人,杜奇当即笑道:“许久未见,查先生精神 越加见好了!”
金镛摆摆手说:“你这也不用客气,反倒是显得生分了,我听说你之前刚刚去了华夏,不知道有什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