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多次大乘论的注释,仍然没有完全理解,就求教于京都的大谷大学教授山口益博士。很快地有所领悟。
为了取材,他多次遍踏京都和奈良,历访寺庙和尼庵。某年早春一个下着雨雪的日子,三岛又走访了一个尼庵,在里室会见一位年轻貌美的尼姑。这位尼姑正患感冒,不时用她的紫色法服挡住脸,似乎极度疲劳,话题甚少,但三岛却被她这种幽艳的情调深深吸引,他觉得的人物有赖于这个美貌的尼姑。于是他的四部曲第一卷《春雪》的故事梗概和女主人公的人物形象轮廓就逐渐的明晰起来。
三岛由纪夫在1965年开始在《新潮》杂志上连载第一卷《春雪》之后,为了进一步考察佛学,同年九月他访问美国、欧洲之后,到东南亚一些佛教国家实地采访。在写作第二卷《奔马》期间的1967年9月,他应印度政府的邀请,访问了佛教的发源地印度,归途顺访佛教治国老挝和泰国。在访问印度的一个月期间,他踏足印度教教徒信仰的源泉、印度文化发祥地——印度河、恒河流域,考察印度教教徒的信仰和风俗习惯,亲眼目睹虔诚的教徒在恒河沐浴净身以求清洗一切罪孽,日出时刻向太阳顶礼膜拜,以及人死后为了立即让他回到五大(空气、土、水、火、大气)后转世而火化等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