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纳的却大多是高拱的奏议。更不用说,今次圣驾巡幸南都,高拱先是兼任了兴业银行的董事长,手中握有八百万两银子的资财;继而又受命率军南下讨夷,摆明了是让他建功立业,为他日后掌控权枢做好铺垫……
可以说,高拱有今日之高位,完全是皇上一手拔擢、步步扶持。若是贸然公开上疏,参劾他辜恩徇私、贪赃枉法,收受徐海匪帮的巨额贿赂,岂不是说皇上有失识人之明?以皇上之雄猜多疑、刚愎自用,又怎能承认自己瞎了眼,用了这么一位大奸似忠、贪财好货的脏官?要知道,这无疑是给了皇上一记响亮的耳光,让皇上在天下臣民百姓面前颜面尽失,这就是父亲为何要说“你想要高拱的命,皇上还要自己的脸呢!”这句话的要义所在!
可是,即便是想明白了这个道理,正如严嵩所说的那样,严世蕃早已迫不及待,又揣着高拱索贿受贿的“利器”,怎能不对高拱“杀心顿起”?甚至,也正因为严世蕃明白了皇上是何等的赏识高拱,他更把高拱视为日后与自己争夺内阁首辅之位的最大敌手,必欲除之而后快,又怎能放过这个天赐良机?自古富贵险中求,与其坐以待毙,不如起而伐之。反正老爹还当着内阁首辅,只要大树不倒,自己未必就会一败涂地,至少,不会因为偷鸡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