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密的观察。
常人虽不能做到太上忘情,但抑制或伪装情感是常有的事,诸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喜怒不形于色’之类。七情虽然没有严格的深浅高下,但在修炼的时候不可能一下子将所有感情都抑制住,人的气质禀赋比感情也有影响,有的人比较乐观,有的人易于悲观。
天南神尼虽然将忘情禅功传授给沈荷裳,两人的性格际遇相差甚远,天南神尼的修炼方法未必就适合沈荷裳。
悲喜两种感情予人的感受也不太一样,一般认为悲情的感染力更强,更持久。有些学者认为,中夏比较喜欢喜剧,泰西颇有悲剧气质。
古人常说,‘不如意事常**’,可能生命的历程本来就接近于悲剧,生、老、病、死,无可摆脱。作为一种文艺手段,就成了调剂精神的方式。
情感的过分抑制不见得是好事情,古人推崇‘忍’,‘小不忍,而乱大谋’。甚至有《忍经》,《劝忍百箴》这样的书。
忍就是一种情感抑制,姜琳和怒熊的修行法门都属于忍,‘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堵住老百姓的嘴巴不许说话,堵的无非是愤怒的情绪,‘忍’是自我抑制,‘防’则是外界压迫。
忍一时风平浪静,有时候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