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从南宋之史籍《东都事略》以后,已成為了民间文学的主要题材,到了元朝,元杂剧中出现了有关水滸故事的剧本,流传后世的有高文秀的《黑旋风双献功》,李文蔚的《燕青博鱼》和康进之的《李逵负荆》等。
《水滸传》全书是到了明朝,经许多作者不断增添情节乃至定型。也有观点认為,《水滸传》中梁山好汉的生活原型是与作者施耐庵关係甚密的张士诚领导的盐民起义。
故事描写了梁山一百零八将各自不同的故事,从他们一个个被逼上梁山、逐渐壮大、起义造反到最后接受招安的全过程。
水滸中的一百单八将传说是三十六个天罡星和七十二个地煞星转世,他们讲究忠和义,爱打抱不平、劫富济贫,不满贪官污吏,最后集结梁山,与腐化的朝廷抗争。
成功地塑造了宋江、林冲、李逵、鲁智深、武松等人物的鲜明形象,也向读者展示了宋代的政治与社会状况。
「水滸」字面的意思是水边,指故事发生的地点在山东梁山泊。另外《诗经》中有「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滸,至於岐下」的句子,记载了周太王率领部族迁徙的事情。
王利器与罗尔纲不约而同指出用水滸做书名,是将宋江等的聚义和周朝的兴起作类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