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强调大叙事,也强调读者如何去解读那些歷史。
汤恩比认為适度的挑战,不但可以激励被挑战者获得一项较成功的回应,还可以帮助他们获得一种「动力」,这种「动力」可以驱使他们更向前迈进一步,从既有的现状,走向新生的奋斗。
他认為文明社会的结构主要由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层面所组成,其中“文化”乃是文明社会的精髓。
“文化”是某一个文明社会特有的精神活动,而此精神活动的标誌乃是以宗教信仰為基础的“价值体系”。
因此他指出,真正使各个文明得以形成与发展的生机泉源,乃是宗教信仰,特别是基督教的信仰。
一起思考,国家、社会、教会接受了这样的挑战了吗?当面对这些挑战,学会有正面的回应或只是随波逐流,顺著当代的思想潮流走呢?
应该走在时代的尖端,而不是躲在裡面闭门造车,然后不断高喊要面对挑战而已。
今天要面对许多的挑战,例如:思想的领导、行為的模式、思潮的转化、人际的关係、伦理道德的建立,都需要重新来面对,不能只有躲在裡面研读,唱诗讚美与祈祷而已,要对世界提出对当代的回应是什麼?
歷史哲学家看一个文明(或曰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