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还注意地方吏治,加强对地主官吏的监察。对於土地兼并和逃亡的农民,也采取比较宽容的政策。
因此,武则天统治时期,社会是相当安定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了长足的发展,户口也由唐高宗永徽三年(652)的380万户增加到唐中宗神龙元年(705)的615万户,平均每年增长0.721%。这在中古时代,是一个很高的增长率,也是反映武则天时期经济发展的客观数据。
第三个贡献是推动了文化的发展。唐人沉既济在谈及科举制度时说到:「太后颇涉文史,好雕虫之艺。」「太后君临天下二十余年,当时公卿百辟,无不以文章达,因循日久,浸已成风」。
沉既济的这些话包含了丰富的内容。一是武则天重视科举,大开制科。有一次策试制科举人时,她亲临考场,主持考试。
二是当时进士科和制科考试主要都是考策问,也就是申论。文章的好坏是录取的主要标准。
三是武则天用人不看门第,不问是否为高级官吏的子孙,而是看有否政治才能。因此特别注意从科举出身者中选拔高级官吏。科举出身做到高级官吏的越来越多。这就大大刺激了仕人参加科举的积极性,更刺激了一般人读书学习的热情。这就是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